📢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正式啓動!
🎮 本期聚焦:Yooldo Games (ESPORTS)
✍️ 分享獨特見解 + 參與互動推廣,若同步參與 Gate 第 286 期 Launchpool、CandyDrop 或 Alpha 活動,即可獲得任意獎勵資格!
💡 內容創作 + 空投參與 = 雙重加分,大獎候選人就是你!
💰總獎池:4,464 枚 $ESPORTS
🏆 一等獎(1名):964 枚
🥈 二等獎(5名):每人 400 枚
🥉 三等獎(10名):每人 150 枚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不少於 300 字的原創文章
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每篇文章需 ≥3 個互動(點讚 / 評論 / 轉發)
發布參與 Launchpool / CandyDrop / Alpha 任一活動的截圖,作爲獲獎資格憑證
同步轉發至 X(推特)可增加獲獎概率,標籤:#GateSquare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907
🎯 雙倍獎勵機會:參與第 286 期 Launchpool!
質押 BTC 或 ESPORTS,瓜分 803,571 枚 $ESPORTS,每小時發放
時間:7 月 21 日 20:00 – 7 月 25 日 20:00(UTC+8)
🧠 寫作方向建議:
Yooldo
美團有兄弟
作者| 張凱旌
編輯丨武麗娟
來源| 野馬財經
“打造中國Open AI,出資5千萬美元,下輪融資已有頂級VC認購2.3億美金”……今年2月,AI大模型熱度甚囂塵上之際,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英雄榜令人印象深刻。彼時王慧文已經“休戰”2年多,但很快他便藉新公司光年之外躬身入局。
然而僅僅4個月後風雲突變。 6月29日,美團公告了已完成光年之外境內外主體100%股權收購的消息,代價約為20.65億元。背景是王慧文因個人健康問題離崗就醫,需要住院治療。
王慧文既是王興清華大學讀書時的下舖兄弟,也是美團創業過程中的功臣,被譽為“美團的2號人物”,2022年以95億身家登上胡潤百富榜。種種特質,讓其被外界視為投資人最喜歡的創業者類型,光年之外也在成立後很快收到了紅杉、騰訊等知名投資機構的融資款。
但世事無常,目前的王慧文,已經暫時無法擔起“打造中國Open AI”的重擔。此次美團收購時,也已將投資人的錢悉數返還。
併入美團體系內的光年之外,還能繼續造夢嗎? AI大模型的路,美團又會怎麼走?
圖片20億接盤,都接了啥?
根據公告中的內容,美團收購的總代價包含三個部分,一是2.34億美元現金,二是3.67億元人民幣債務,三是現金1元。
此外,目前光年之外賬上的淨現金總額還有約2.85億美元。
2.34億美元現金比較好理解,就是美團向投資機構原數返還的投資款。
事實上,光年之外融資的情況一直也未公開披露,此前的消息是光年之外在6月前後完成了A輪2.3億美元融資,由源碼資本領投,投前估值10億美元。但王慧文曾親自闢謠,稱融資額度、估值都不准確。
不過目前綜合各方消息,幾個投資機構的身份是可以確定的。 “極客公園”創始人兼總裁張鵬稱,騰訊、王興和快手宿華都在投資人名單中。
而從光年之外此次披露的股權信息也能看到其他機構的身影。其中,王慧文控股的AI Age持股76.72%,王興在海外設立的公司Qimai持股0.43%,紅杉中國持股2.44%,其他賣方持股20.41%。
公告稱,美團要分別向Qimai、紅杉和其他賣方支付500萬美元、2800萬美元和2.01億美元原始投資款。據此計算,投前估值應是高於10億美元的。投資機構們現在退出,等於沒虧沒賺。
而3.67億元債務,則與光年之外此前對一流科技的收購有關。後者是一家AI架構創業公司,目前主要從事大語言模型的研發業務,創始人是清華大學博士、博士後袁進輝。
值得一提的是,一流科技在被光年之外收購前曾經歷6輪融資,九合創投、快手、高瓴資本等一眾知名投資機構在這個過程中先後入局。在此背景下,一流科技也是光年之外最重要的核心資產之一,而另外一項核心資產則是王慧文本人。
對於一流科技的收購,光年之外依舊未發布詳盡的消息。目前從公開渠道只能知道光年之外獲得了一流科技46.52%的股權。而且收購後一流科技的股東僅剩光年之外和袁進輝相關方,側面說明光年之外其實是頂替了高瓴等其他投資機構的位置。
3.67億元,恰好是約5000萬美元,與王慧文當初入局傾注的資金相當。因此有行業人士認為,高瓴等老股東實際上是在轉讓一流科技股權的同時,將收購款5000萬美元換成了價值相等的可轉債,必要時可以轉化為股份,不轉股就以債權形式存在。
而美團出資,就替光年之外還上了這筆可轉債,也得以讓高瓴等老股東退出。由於現在一流科技的估值相較九合、高瓴投資時有所提升,老股東們這筆投資是賺錢的。
但由此也會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團20億元一部分給了投資光年之外的機構,另一部分給了投資一流科技的老股東,並沒有給王慧文的部分,且收購後王慧文也再未持股。這意味著王慧文此前投進去的5000萬美元已經“打了水漂”。
對此,有接近美團的人士表示,這次交易確實是等價交換,光年之外本身的運營成本也很高,還有投資一流科技的部分,還是比較公允的。
光年之外與美團是命中註定?
不管王慧文投進去的錢有沒有“打水漂”,王興和美團在此次王慧文創業之旅中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容忽視的。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宣布投身大模型的創業者之一,王慧文發布英雄榜後,受到了不少質疑。如海通證券分析師鄭宏達就曾吐槽:“5000萬美元夠幹什麼的?大模型訓練一次就花500萬美元,訓練10次?互聯網人啥都不懂,只會營銷,一點都不踏實”。
而王興則迅速且堅定地表示了對王慧文的支持,發聲的同時還表示自己會參與光年之外的A輪融資,並出任公司董事。
如今業內盛傳的幾個光年之外A輪投資方,如紅杉、騰訊也都是美團的重要股東,源碼基金更是與王興有密切關聯——王興是源碼基金最早的出資人之一。
人員方面,王慧文搭建起來的團隊中也有不少老美團人。如前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曾任美團技術學院院長,有“搜狗輸入法之父”之稱的馬占凱,自2010年起就是美團的產品顧問。
在此背景下,王慧文因病退出後,由美團來接手光年之外,也是一個相對合理的結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科技圈內外對王慧文的病因有許多猜測。根據“極客公園”創始人王鵬的描述,王慧文已經確診抑鬱症併入院治療,其健康問題最早可能在5月中旬浮現。
其中,有外界傳言稱王慧文的病情與光年之外的經營情況和投資機構給的壓力有關,導致其抑鬱症發作。不過其中一家A輪投資機構則否認了投資機構給壓力這個說法。
無論是哪種情況,美團的接盤都是切實幫王慧文解決了投資人退出的問題,而且還讓光年之外得到了更充盈的資金和更深厚的研發背景。目前來看,不排除王慧文治療歸來後,會重新負責這塊業務的可能性。雙方基於此前的合作,已經有了充分的信任和了解。對於有抑鬱症病史的王慧文來說,無需獨自抗下創業的壓力,也是一種釋懷。
而美團也藉助這次收購塑立了公司講義氣、重視兄弟情意的市場形象,並正式切入了火熱的大模型賽道,有望對股價產生正向作用。
至於光年之外併入美團後會獨立發展,還是將與集團業務產生聯動,目前還不得而知。接近美團的人士透露,美團會繼續支持團隊在大模型方向的探索和研究。同時期望通過本次收購吸收光年團隊的優秀人才和科研能力,助力美團在大模型領域的探索。
Open AI的路不好走?
理想是美好的,但目前的光年之外還很難在報表上對美團產生正面的貢獻。
作為一個非AI專業出身的創始人,王慧文從零開始AGI創業之旅,本身難度就非同小可。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來看,其確實已經在短期內初步搭建了包括算法、數據及產品在內的70人左右的團隊,但其中AI領域的技術大牛屈指可數。
更重要的是,光年之外目前還未推出任何一款實質性的產品,這意味著其未來還需要長期投入大量研發資金,才能見到成果。
至少從現在來看,百度、阿里、騰訊、字節、360等大廠都已經推出了自研的AI大模型並開始更新迭代,並積極探索相關的落地應用。光年之外已經落於人後。
而美團在AI大模型方面的探索則格外謹慎。據“豹變”報導,美團做大模型幾乎與王興投資王慧文的公司同步進行。上一次業績電話會美團則提到,有內部團隊在研發大語言模型和應用,對芯片等硬件設備也有所儲備。
但時至今日,美團在這方面的研發也沒有可以對外公佈的最新進展。接近美團的人士表示,整體來說,美團在大模型領域還處在早期嘗試階段,本次收購也並不意味著美團會馬上大舉投入。
美團之所以如此謹慎,與大模型研發所需的訓練和運營成本有關。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AI發展需要有大資金,頂級專家和先進芯片支持。
一個事實是,即使成立7年間,Open AI共計收穫了40億美元的融資,但從2022年其花費了約5.44億美元,卻僅收入3600萬美元的“燒錢規模”來看,公司資金狀況仍難言充裕。
具體而言,Open AI集合了全球頂尖的數據科學家、機器學習專家和軟件工程師,光是給舊金山的375名常駐員工開工資,Open AI每年就要花掉2億美元。
另據國盛證券測算,GPT-3訓練一次成本約140萬美元,對於一些更大的LLM(大語言模型),訓練成本介於200萬美元至1200萬美元之間;好不容易火起來了,公司還需承擔高額的運行成本,且至今沒有長期有效的變現途徑。
“沒有兩三億美元,連牌桌都上不了。”雲啟資本合夥人陳昱表示。
而中文大語言模型的推出,甚至還面臨更多挑戰。源碼資本合夥人黃雲剛指出,技術上,中文的訓練數據較英文來講更難獲取;應用上,中國SaaS發展不成熟,應用公司更難賺錢,導致上層的平台也會發展更慢。
此外,大語言模型的研發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觸碰數據安全、個人隱私等領域。
更何況顛覆式的創新產品是不可預測的,漫長的等待和堅守中,公司內部是否會出現搖擺、分歧都是未知數。曾經標榜非盈利的Open AI,後來也成立了商業公司;此前,Open AI創始團隊中還有人自立門戶,接受了谷歌的投資。
這些都意味著,即使資金到位,光年之外想要成為中國的Open AI,也還任重道遠。
現在的美團本就尚未擺脫虧損困局,想要支撐如此龐大的資金投入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事實上,基於以上的難點,大模型領域對於國內大廠還存在諸多挑戰。畢竟大模型熱潮盛行已有半年多,但能讓人眼前一亮的應用場景和足夠閉環的商業模式都還在醞釀中。
顯然,想要講好這個故事,無論美團還是王慧文,都需要更長時間的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