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bylon第二轮质押吸引资金超12亿美元,谁在积极参与BTC质押?比特币质押协议Babylon的第二阶段Cap-2质押已经结束。尽管质押仅持续了10个区块,但仍吸引了近2.3万枚BTC参与。然而,与第一轮相比,本轮质押的社区讨论热度和链上手续费明显降低。这种差异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哪些机构或个人仍在积极参与BTC质押?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Cap-2阶段质押为何显得平静?回顾Babylon的Cap-1阶段质押,用户为了参与质押,将比特币网络交易手续费推高至1000聪/字节以上,交易Gas消耗超过本金的4%。最终在3个多小时内达到1000个BTC的质押上限,参与地址约为1.27万个。相比之下,Cap-2阶段的链上活动则显得平静许多。虽然总质押量达到22891枚BTC,参与地址为1.257万个,但期间网络交易手续费平均最高仅维持在30聪/字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质押规则的变化Cap-1质押不仅设有质押上限,每笔质押交易的限额也仅为0.05BTC,最低为0.005BTC。而Cap-2质押取消了质押上限,改为"限时不限量"的机制,质押期限为10个区块(864790-864799),同时将单笔质押上限提升至500BTC。这种机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的抢购心理,使他们可以根据时间进度有序参与。单笔质押上限的提升对个人用户影响不大,但对一些再质押协议和机构来说影响显著。因为它们的质押规模通常较大,较低的单笔限额会迫使它们频繁交易,容易造成链上拥堵。Cap-2阶段500BTC的单笔上限更适合机构和再质押项目的需求。### 2. 质押积分被稀释在Cap-1中,由于1000枚BTC的质押上限,每个区块产生的3125点积分按质押比例分配,使得单位质押获得的积分较多。例如,某地址质押0.05 BTC,每个比特币区块可获得3125 * 0.05/1000 = 0.15625点积分。这种"头矿"福利是Cap-1引发抢购的主要原因。而在Cap-2中,积分分配机制保持不变,但每个区块产生的积分增加至10000点。此时如果某地址仍质押0.05 BTC,每个比特币区块只能获得10000 * 0.05/23891 = 0.0209点积分。显然,Cap-2质押开启后,质押积分被严重稀释,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参与热情。### 3. 质押主力转向机构和项目方数据显示,参与Cap-1质押的地址为1.27万个,而参与Cap-2质押的地址为1.257万个,不仅没有明显增长,反而略有减少。在Cap-1质押中,官方披露约80%的质押额来自流动质押代币(LST)项目,约20%来自原生质押者。而在Cap-2质押中,再质押项目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据统计主流再质押项目所占比例已接近90%,原生质押者比例可能已不足10%。Babylon质押的主战场显然已属于机构和再质押项目。它们通过托管商和交易确认服务商进行专业质押,对于早已将BTC存入再质押平台的用户来说,整个过程无需直接参与,甚至无需关注,只需在特定时间领取奖励即可。因此,Cap-2质押看似"平静",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Babylon再质押生态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便利。## 谁在积极参与BTC质押?统计显示,目前主流的7个Babylon再质押协议在Cap-1和Cap-2中的质押情况如下:这七个再质押协议在Cap-1中占总质押份额超80%,而在Cap-2质押中份额已提升到约90%。其中,Cap-2阶段质押BTC最多的是Lombard,共质押了7166枚BTC,占比31.66%。值得注意的是,Lombard在Cap-1中因手续费过高而未参与质押。截至目前,其平台用户存入的BTC为8081.8枚,平台质押率(质押进Babylon的BTC与用户存入平台BTC之比)超过88%。此外,质押率达到100%的协议包括Solv、Chakra和pSTAKE。## 再质押协议是否偏离了Babylon的初衷?Babylon开发了一种无需信任和自我托管的方案,使用户能够安全质押BTC,同时为POS系统提供安全性并获得奖励。而Babylon生态中的再质押协议则充当了用户与Babylon之间的"质押中介"。用户先将BTC存入再质押平台,然后在Babylon质押开启时,平台利用专业技术帮助用户将BTC质押进Babylon。在奖励方面,用户可以同时享受平台和Babylon的积分奖励。从收益和便利性角度来看,用户选择再质押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再质押不仅能享受再质押平台和Babylon的双重奖励,即使未质押进Babylon的BTC也能获得平台的质押奖励;另一方面,由于Babylon质押规则和时间较为复杂,再质押协议能为用户节省精力和时间。然而,从安全性角度考虑,为了追求收益和便利而牺牲部分安全性是否值得?这是否与Babylon宣传的无需信任和BTC自托管理念相违背?目前,Babylon再质押协议均采用托管方案。此前,Bedrock因遭受攻击在DEX上造成约200万美元的损失,虽然官方后续进行了修复和赔付,但这一事件也引发了用户对再质押协议安全性的担忧。未来是否还会发生其他黑天鹅事件?一旦用户的质押本金面临安全威胁,质押获得的积分奖励可能会变得毫无价值。"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非你的密钥,非你的币),Babylon试图在不违背这一原则的前提下释放BTC的潜力。但如果生态内再质押协议的安全性得不到重视和升级,或者原生质押比例持续较低,那么问题可能又将回到起点。
Babylon第二轮质押吸引22891枚BTC 再质押协议主导大局
Babylon第二轮质押吸引资金超12亿美元,谁在积极参与BTC质押?
比特币质押协议Babylon的第二阶段Cap-2质押已经结束。尽管质押仅持续了10个区块,但仍吸引了近2.3万枚BTC参与。然而,与第一轮相比,本轮质押的社区讨论热度和链上手续费明显降低。这种差异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哪些机构或个人仍在积极参与BTC质押?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Cap-2阶段质押为何显得平静?
回顾Babylon的Cap-1阶段质押,用户为了参与质押,将比特币网络交易手续费推高至1000聪/字节以上,交易Gas消耗超过本金的4%。最终在3个多小时内达到1000个BTC的质押上限,参与地址约为1.27万个。
相比之下,Cap-2阶段的链上活动则显得平静许多。虽然总质押量达到22891枚BTC,参与地址为1.257万个,但期间网络交易手续费平均最高仅维持在30聪/字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质押规则的变化
Cap-1质押不仅设有质押上限,每笔质押交易的限额也仅为0.05BTC,最低为0.005BTC。而Cap-2质押取消了质押上限,改为"限时不限量"的机制,质押期限为10个区块(864790-864799),同时将单笔质押上限提升至500BTC。
这种机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的抢购心理,使他们可以根据时间进度有序参与。单笔质押上限的提升对个人用户影响不大,但对一些再质押协议和机构来说影响显著。因为它们的质押规模通常较大,较低的单笔限额会迫使它们频繁交易,容易造成链上拥堵。Cap-2阶段500BTC的单笔上限更适合机构和再质押项目的需求。
2. 质押积分被稀释
在Cap-1中,由于1000枚BTC的质押上限,每个区块产生的3125点积分按质押比例分配,使得单位质押获得的积分较多。例如,某地址质押0.05 BTC,每个比特币区块可获得3125 * 0.05/1000 = 0.15625点积分。这种"头矿"福利是Cap-1引发抢购的主要原因。
而在Cap-2中,积分分配机制保持不变,但每个区块产生的积分增加至10000点。此时如果某地址仍质押0.05 BTC,每个比特币区块只能获得10000 * 0.05/23891 = 0.0209点积分。
显然,Cap-2质押开启后,质押积分被严重稀释,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参与热情。
3. 质押主力转向机构和项目方
数据显示,参与Cap-1质押的地址为1.27万个,而参与Cap-2质押的地址为1.257万个,不仅没有明显增长,反而略有减少。
在Cap-1质押中,官方披露约80%的质押额来自流动质押代币(LST)项目,约20%来自原生质押者。而在Cap-2质押中,再质押项目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据统计主流再质押项目所占比例已接近90%,原生质押者比例可能已不足10%。
Babylon质押的主战场显然已属于机构和再质押项目。它们通过托管商和交易确认服务商进行专业质押,对于早已将BTC存入再质押平台的用户来说,整个过程无需直接参与,甚至无需关注,只需在特定时间领取奖励即可。因此,Cap-2质押看似"平静",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Babylon再质押生态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便利。
谁在积极参与BTC质押?
统计显示,目前主流的7个Babylon再质押协议在Cap-1和Cap-2中的质押情况如下:
这七个再质押协议在Cap-1中占总质押份额超80%,而在Cap-2质押中份额已提升到约90%。
其中,Cap-2阶段质押BTC最多的是Lombard,共质押了7166枚BTC,占比31.66%。值得注意的是,Lombard在Cap-1中因手续费过高而未参与质押。截至目前,其平台用户存入的BTC为8081.8枚,平台质押率(质押进Babylon的BTC与用户存入平台BTC之比)超过88%。
此外,质押率达到100%的协议包括Solv、Chakra和pSTAKE。
再质押协议是否偏离了Babylon的初衷?
Babylon开发了一种无需信任和自我托管的方案,使用户能够安全质押BTC,同时为POS系统提供安全性并获得奖励。
而Babylon生态中的再质押协议则充当了用户与Babylon之间的"质押中介"。用户先将BTC存入再质押平台,然后在Babylon质押开启时,平台利用专业技术帮助用户将BTC质押进Babylon。在奖励方面,用户可以同时享受平台和Babylon的积分奖励。
从收益和便利性角度来看,用户选择再质押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再质押不仅能享受再质押平台和Babylon的双重奖励,即使未质押进Babylon的BTC也能获得平台的质押奖励;另一方面,由于Babylon质押规则和时间较为复杂,再质押协议能为用户节省精力和时间。
然而,从安全性角度考虑,为了追求收益和便利而牺牲部分安全性是否值得?这是否与Babylon宣传的无需信任和BTC自托管理念相违背?
目前,Babylon再质押协议均采用托管方案。此前,Bedrock因遭受攻击在DEX上造成约200万美元的损失,虽然官方后续进行了修复和赔付,但这一事件也引发了用户对再质押协议安全性的担忧。未来是否还会发生其他黑天鹅事件?一旦用户的质押本金面临安全威胁,质押获得的积分奖励可能会变得毫无价值。
"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非你的密钥,非你的币),Babylon试图在不违背这一原则的前提下释放BTC的潜力。但如果生态内再质押协议的安全性得不到重视和升级,或者原生质押比例持续较低,那么问题可能又将回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