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最新
热门
资讯
我的主页
发布
扫码下载 APP
更多下载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GateUser-f6f99e25
2025-08-08 02:32:57
关注
DeFi 的下一站:@Arbitrum 正在成为「机构级玩法」的试验场
说实话,现在很多人对 Layer2 的认知还停留在「便宜版以太坊」的阶段,觉得它就是个提速降费的过渡方案。
但如果你仔细看看 @Arbitrum 上冒出来的项目,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正在长出一些「非典型 DeFi」的东西——比如前几天刚聊完的 Tender,搞的是机构级 RWA 清算,今天又发现一个叫 @ionprotocol 的协议,直接把传统金融里的「回购市场(Repo)」搬上了链。
Ion 的模式其实很「老钱」:它做的是链上国债的抵押借贷,但加了个回购协议(Repurchase Agreement)的玩法。简单来说,你可以把持有的美国国债凭证(比如 Ondo 的 OUSG)抵押给 Ion,借出稳定币,同时约定未来某个时间点以固定利息买回国债。这种「带期限的抵押借贷」在 TradFi 里是万亿级别的市场,银行和对冲基金天天玩,但 DeFi 里几乎没人碰——因为太「不 crypto」了。
但 Ion 的数据很有意思:上线 3 个月,TVL 冲到 2 亿美金,日均回购交易量破千万。这说明什么?Arbitrum 的生态已经开始吸引「非 meme 资金」了。那些嫌以太坊主网贵、又嫌 Solana 太「零售」的机构玩家,正在把这里当成试验场。
更骚的是 Ion 的扩展路线:他们接入了 Chainlink 的 CCIP,直接把回购市场跨链化。比如你在 Arbitrum 抵押国债借 USDC,然后通过 CCIP 把资金甩到 Base 链上冲某个新项目,到期再自动清算还款。这种「传统金融工具+跨链杠杆」的组合,完全是给对冲基金量身定做的玩法。
为什么是 Arbitrum?三个字:生态位真空。以太坊主网太贵,Solana 太赌场,而 Arbitrum 有足够多的机构级基础设施(比如 Gelato 的自动化、Chainlink 的预言机),又有比 Polygon 更强的 DeFi 原生社区。看看最近冒头的项目就懂了——Tender、Rho、Ion,全是在填「复杂金融需求」的坑。
或许下一轮周期的叙事,早就不是「哪个链的 meme 更疯」,而是「哪条链能先把 TradFi 的骨头啃下来」。至少现在看来,Arbitrum 已经蹲到了一个不错的起跑位。
#Animayhem #
Arbitrum
#Web3Gaming #
AIgaming
DEFI
8.04%
ARB
1.27%
ETH
2.17%
RWA
7.42%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
声明
。
赞赏
点赞
评论
转发
分享
评论
0/400
评论
暂无评论
话题
#
BTC重返12万
4k 热度
#
ETH突破4300
3k 热度
#
晒出我的Alpha积分
78k 热度
#
稳定币流通量破2700亿美元
384 热度
#
美财长预计10月解决贸易问题
122 热度
置顶
道金斯说的「模因」,可以书里是一句话、歌曲里的一段旋律、一幅画中的意境、或者电影里的一幕桥段。「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的词能流传千年,靠的不是基因遗传,而是通过人类模仿与传播而延续下来。
Gate 链上赚币:ETH 挖矿限时高收益!
✅ 年化收益近 5% + 额外奖励单人额度 1000 ETH
💎 最低 0.00000001 ETH 起投,无赎回期,随存随取!
立即上车,稳赚链上收益:https://www.gate.com/staking/ETH
网站地图
DeFi 的下一站:@Arbitrum 正在成为「机构级玩法」的试验场
说实话,现在很多人对 Layer2 的认知还停留在「便宜版以太坊」的阶段,觉得它就是个提速降费的过渡方案。
但如果你仔细看看 @Arbitrum 上冒出来的项目,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正在长出一些「非典型 DeFi」的东西——比如前几天刚聊完的 Tender,搞的是机构级 RWA 清算,今天又发现一个叫 @ionprotocol 的协议,直接把传统金融里的「回购市场(Repo)」搬上了链。
Ion 的模式其实很「老钱」:它做的是链上国债的抵押借贷,但加了个回购协议(Repurchase Agreement)的玩法。简单来说,你可以把持有的美国国债凭证(比如 Ondo 的 OUSG)抵押给 Ion,借出稳定币,同时约定未来某个时间点以固定利息买回国债。这种「带期限的抵押借贷」在 TradFi 里是万亿级别的市场,银行和对冲基金天天玩,但 DeFi 里几乎没人碰——因为太「不 crypto」了。
但 Ion 的数据很有意思:上线 3 个月,TVL 冲到 2 亿美金,日均回购交易量破千万。这说明什么?Arbitrum 的生态已经开始吸引「非 meme 资金」了。那些嫌以太坊主网贵、又嫌 Solana 太「零售」的机构玩家,正在把这里当成试验场。
更骚的是 Ion 的扩展路线:他们接入了 Chainlink 的 CCIP,直接把回购市场跨链化。比如你在 Arbitrum 抵押国债借 USDC,然后通过 CCIP 把资金甩到 Base 链上冲某个新项目,到期再自动清算还款。这种「传统金融工具+跨链杠杆」的组合,完全是给对冲基金量身定做的玩法。
为什么是 Arbitrum?三个字:生态位真空。以太坊主网太贵,Solana 太赌场,而 Arbitrum 有足够多的机构级基础设施(比如 Gelato 的自动化、Chainlink 的预言机),又有比 Polygon 更强的 DeFi 原生社区。看看最近冒头的项目就懂了——Tender、Rho、Ion,全是在填「复杂金融需求」的坑。
或许下一轮周期的叙事,早就不是「哪个链的 meme 更疯」,而是「哪条链能先把 TradFi 的骨头啃下来」。至少现在看来,Arbitrum 已经蹲到了一个不错的起跑位。
#Animayhem # Arbitrum #Web3Gaming # AIga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