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再質押風險全析:EigenLayer生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再質押的興起與風險:EigenLayer生態的機遇與挑戰
近期,再質押(Restaking)概念在加密貨幣市場備受關注。這種創新模式允許用戶將以太坊Beacon鏈上的質押份額共享給其他項目,既能爲用戶帶來額外收益,又能讓其他項目享受與ETH Beacon層相當的共識信任和安全性。
爲了幫助投資者更好地評估不同再質押項目之間的風險,某安全團隊對市場上主流的再質押協議和流動性質押代幣(LST)資產進行了深入調研,並總結了相關風險要點。
主要風險點
參與再質押的用戶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
合約安全隱患
用戶與項目方合約交互時,存在合約被攻擊的風險。
基於EigenLayer構建的項目資金最終都會存放在EigenLayer協議合約中,如果該合約遭到攻擊,相關項目資金也會受損。
EigenLayer中存在兩種再質押類型:原生ETH再質押和LST再質押。LST再質押的資金直接存放於EigenLayer合約,而原生ETH再質押的資金則存放於ETH Beacon鏈中。這意味着進行LST再質押的用戶可能因EigenLayer合約風險遭受損失。
某些項目方擁有高風險權限,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會挪用用戶資金。
LST相關風險
LST代幣可能會出現脫錨,或因合約升級/被攻擊導致LST價值發生偏差和損失。
退出困難
除EigenLayer外,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再質押協議都不支持提款。如果項目方未通過合約升級相應的提款邏輯,用戶可能無法直接取回資產,只能通過二級市場獲得流動性退出。
主流項目風險評估
經過調研,目前主流再質押項目存在以下共性問題:
項目完成度較低,大部分尚未實現提款邏輯。
中心化風險顯著,用戶資產最終由多簽錢包控制,項目方具有一定的跑路能力。
基於上述情況,內部作惡或多籤私鑰丟失都可能造成資產損失。
此外,作爲所有項目的基礎設施,EigenLayer自身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當前部署在主網的合約尚未完整實現白皮書中的所有功能(如AVS、slash等)。slash功能僅實現了相關接口,缺乏完整邏輯,且當前由項目方admin權限觸發,執行方式較爲中心化。
進行原生ETH再質押時,用戶需要創建EigenPod合約管理資金,並自行運行Beacon鏈節點服務,承擔被Beacon鏈懲罰的風險。建議選擇可靠的節點服務提供商。
由於AVS和Slash機制尚未完善,建議用戶謹慎啓用EigenLayer協議中的delegate功能,以避免潛在的資金損失。
主流LST風險評估
不同LST代幣在合約設計、管理模式和市場表現等方面存在差異,用戶在選擇時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
降低再質押風險的建議
基於當前調研結果,可以考慮以下相對安全的參與策略:
資金配置
大額資金參與:可直接選擇EigenLayer的原生ETH再質押,因爲資金存放在Beacon鏈合約中,相對更安全。
追求流動性的大額資金:可選擇較爲穩定的stETH參與EigenLayer。
追求額外收益:根據風險承受能力,可適量參與如Puffer、KelpDAO、Eigenpie和Renzo等基於EigenLayer構建的項目。但需注意這些項目目前缺乏提款機制,應同時考慮二級市場流動性。
風險監控
配置合約監控,關注項目合約升級和敏感操作。
考慮使用多簽錢包的自動化機器人,基於TVL變化、ETH價格波動和大戶行爲設置自動存款功能。
總之,再質押雖然爲用戶帶來了新的收益機會,但也伴隨着不可忽視的風險。投資者應當充分了解各項目的特點和潛在隱患,合理配置資產,並時刻保持警惕,以在這一新興領域中把握機遇、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