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熱開啓,助力 PUMP 公募上線!
Solana 爆火項目 Pump.Fun($PUMP)現已登入 Gate 平台開啓公開發售!
參與 Gate廣場創作者活動,釋放內容力量,贏取獎勵!
📅 活動時間: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動總獎池:$500 USDT 等值代幣獎勵
✅ 活動一:創作廣場貼文,贏取優質內容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參與方式: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的原創貼文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必須帶上話題標籤: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100
二等獎(2名):$50
三等獎(10名):$10
📋 評選維度:Gate平台相關性、內容質量、互動量(點讚+評論)等綜合指標;參與認購的截圖的截圖、經驗分享優先;
✅ 活動二:發推同步傳播,贏傳播力獎勵
📌 參與方式:在 X(推特)上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使用標籤: #PumpFun # Gate
發布後填寫登記表登記回鏈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獎勵設置:傳播影響力前 10 名用戶,瓜分 $2
社工詐騙席卷某交易平台 數億美元用戶資產失竊
社工騙局針對某交易平台用戶,引發廣泛關注
近年來,加密資產領域的社會工程攻擊已成爲用戶資金安全的重大威脅。自2025年以來,針對某知名交易平台用戶的社交工程詐騙事件不斷浮出水面,引發了社區的廣泛討論。這些事件並非孤立個案,而是呈現出持續性和組織化的特徵。
5月15日,該交易平台發布公告,證實了此前關於平台內部存在"內鬼"的猜測。美國司法部已就該起數據泄露事件啓動調查。
本文將通過整理多位安全研究者和受害者提供的信息,揭示詐騙者的主要作案手法,並從平台和用戶兩個角度探討應對之策。
歷史分析
鏈上偵探Zach在5月7日的更新中指出:"僅過去一周,又有超4,500萬美元因社會工程詐騙從該平台用戶處被盜。"
過去一年中,Zach多次披露該平台用戶被盜事件,個別受害者損失高達上千萬美元。他在2025年2月發布的詳細調查顯示,僅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間,此類騙局造成的資金損失已超6,500萬美元。該平台正面臨嚴重的"社工詐騙"危機,這類攻擊以年均3億美元的規模持續侵害用戶資產安全。
Zach還指出:
騙局手法
在此次事件中,該平台的技術系統並未被攻破,詐騙者是利用了內部員工的權限,獲取了部分用戶的敏感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姓名、地址、聯繫方式、帳戶數據、身分證照片等。詐騙者最終目的是利用社會工程手段引導用戶轉帳。
這類攻擊方式,改變了傳統"撒網式"的釣魚手段,轉向"精準打擊",堪稱"量身定制"的社工詐騙。典型作案路徑如下:
1. 冒充官方客服聯繫用戶
詐騙者使用僞造電話系統冒充平台客服,稱用戶"帳戶遭遇非法登入"或"檢測到提現異常",營造緊急氛圍。他們隨後發送仿真的釣魚郵件或短信,包含虛假的工單編號或"恢復流程"連結,引導用戶操作。這些連結可能指向複製的平台界面,甚至能發送看似來自官方域名的郵件,部分郵件利用重定向技術繞過安全防護。
2. 誘導用戶下載自托管錢包
詐騙者以"保護資產"爲由,引導用戶轉移資金至"安全錢包",協助用戶安裝自托管錢包,並指引其將原本托管在平台上的資產轉入新創建的錢包。
3. 提供虛假助記詞
與傳統"騙取助記詞"不同,詐騙者直接提供一組他們自己生成的助記詞,誘導用戶將其用作"官方新錢包"。
4. 盜取資金
受害者在緊張、焦慮且信任"客服"的狀態下,極易落入陷阱。他們認爲"官方提供"的新錢包比"疑似被入侵"的舊錢包更安全。一旦資金轉入這個新錢包,詐騙者便可立即將其轉走。
此外,部分釣魚郵件聲稱"因集體訴訟裁定,平台將全面遷移至自托管錢包",並要求用戶在短期內完成資產遷移。用戶在緊迫的時間壓力和"官方指令"的心理暗示下,更易配合操作。
據安全研究者表示,這些攻擊往往組織化地進行策劃與實施:
鏈上分析
通過鏈上反洗錢與追蹤系統對部分已知詐騙者地址進行分析,發現這些詐騙者具備較強的鏈上操作能力,主要特徵如下:
攻擊目標覆蓋多種資產,活躍時間集中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之間,目標資產主要爲BTC與ETH。BTC是當前最主要的詐騙目標,多個地址一次性獲利金額高達數百枚BTC,單筆價值數百萬美元。
資金獲取後,詐騙者迅速利用一套清洗流程對資產進行兌換與轉移,主要模式如下:
ETH類資產常通過某DEX快速兌換爲穩定幣,再分散轉移至多個新地址,部分資產進入中心化交易平台;
BTC則主要通過跨鏈橋轉移至以太坊,再兌換爲穩定幣,規避追蹤風險。
多個詐騙地址在收到穩定幣後仍處於"靜置"狀態,尚未被轉出。
爲避免與可疑地址發生交互而面臨資產被凍結風險,建議用戶在交易前使用鏈上分析工具對目標地址進行風險檢測,以有效規避潛在威脅。
應對措施
平台
當前主流安全手段更多是"技術層"的防護,而社工詐騙往往繞過這些機制,直擊用戶心理和行爲漏洞。因此,建議平台將用戶教育、安全訓練、可用性設計一體化,建立一套"面向人"的安全防線。
定期推送反詐教育內容:通過App彈窗、交易確認界面、郵件等途徑提升用戶防釣魚能力;
優化風控模型,引入"交互式異常行爲識別":大多數社工詐騙都會在短時間內誘導用戶完成一系列操作。平台應基於行爲鏈模型識別可疑交互組合,觸發冷靜期或人工復審機制。
規範客服渠道與驗證機制:詐騙者常冒充客服迷惑用戶,平台應統一電話、短信、郵件模板,並提供"客服驗證入口",明確唯一官方溝通渠道,避免混淆。
用戶
實施身分隔離策略:避免多個平台共用同一郵箱、手機號,降低連帶風險,可以使用泄露查詢工具定期檢查郵箱是否已泄露。
啓用轉帳白名單與提現冷卻機制:預設可信地址,降低緊急情況下的資金流失風險。
持續關注安全資訊:通過安全公司、媒體、交易平台等渠道,了解攻擊手法最新動態,保持警覺。目前,多家安全機構正在開發Web3釣魚演練平台,將模擬多種典型釣魚手法,讓用戶在無風險環境下提升識別與應對能力。
注意線下風險與隱私保護:個人信息泄露也可能引發人身安全問題。
今年以來,加密從業者/用戶已遭遇多起威脅人身安全的事件。鑑於此次泄露的數據包含詳細個人信息,相關用戶在線下也需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總之,保持懷疑,持續驗證。凡涉及緊急操作,請務必要求對方自證身分,並通過官方渠道獨立核實,避免在壓力下做出不可逆的決定。
總結
本次事件再次暴露出面對日益成熟的社工攻擊手法,行業在客戶數據和資產保護方面依然存在明顯短板。值得警惕的是,即便平台的相關崗位不具備資金權限,缺乏足夠的安全意識和能力,也可能因無意泄露或被策反而造成嚴重後果。隨着平台體量不斷擴大,人員安全管控的復雜度隨之提升,已成爲行業最難攻克的風險之一。因此,平台在強化鏈上安全機制的同時,也必須系統性地構建覆蓋內部人員與外包服務的"社工防御體系",將人爲風險納入整體安全戰略之中。
此外,一旦發現攻擊並非孤立事件,而是有組織、有規模的持續威脅,平台應第一時間響應,主動排查潛在漏洞、提醒用戶防範、控制損害範圍。唯有在技術與組織層面雙重應對,才能在愈發復雜的安全環境中,真正守住信任與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