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老婆總說我炒幣是“賭博”,嶽父家的飯桌上,親戚們斜着眼問:“聽說你搞什麼比特幣?那東西不是騙人的嗎?”
我默默扒着飯,解釋顯得蒼白。那時BTC還在3萬美元掙扎,ETH剛破2000,市場熊氣彌漫。親戚們一邊勸我“踏實上班”,一邊炫耀自家孩子考公上岸、買房買車。我攥着手裏縮水的倉位,連實盤截圖都不敢發家庭羣。
實盤收益首次突破七位數時,我把帳戶截圖甩給老婆:“你看,這就是你罵了三年的‘賭博’。”她盯着屏幕沉默半晌,突然笑了:“今晚我做飯,你教我怎麼買幣。”原來,帳戶餘額才是最好的說服力。上周回嶽父家,親戚們的態度徹底反轉:
表弟搓着手問:“哥,ETH現在還能進嗎?聽說能漲到1萬?”
連當初最刻薄的姑父都湊過來:“那個….…比特幣怎麼存最安全?用啥錢包?”
我笑着打開交易所APP,現場教學註冊、KYC、現貨買入。嶽父抿着酒嘀咕:“早知道他搞這個能成,當初該跟着投點..…”
曾經被嘲笑的“不務正業”,如今成了全家“最靠譜的副業”。但我知道:牛市裏人人都以爲自己是天才,只有爆過倉的才懂
$btc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