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去中心化金融马尾 – 将科技金融前端与去中心化金融后端整合
科技金融公司通常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但受到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限制,这些基础设施是孤立的、缓慢的、昂贵的和不灵活的。相比之下,去中心化金融 (DeFi) 提供快速、经济高效和可互操作的基础设施,但缺乏主流的可达性。
提议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去中心化金融穆勒”:将科技金融的用户友好前端与去中心化金融的高效后端相结合。
去中心化金融马尾辫的必然性
科技金融对传统金融系统的依赖限制了它们控制成本和扩展产品供应的能力。这些传统基础设施不仅维护成本高,而且还存在潜在风险。通过转向去中心化金融等自主的、可信中立的公共基础设施,科技金融可以克服这些限制。
通过将其合规准备好的前端与去中心化金融基础设施集成,科技金融公司可以专注于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这种集成不仅促进了创新,还推动了链上更多的流动性,形成了一个强化去中心化金融双层模型的积极反馈循环。
拥抱主流采用
当前的去中心化金融生态系统已证明其在科技金融整合方面的可靠性。众多协议现在通过不可变、治理最小化的设计安全地管理数十亿的贷款。这种基础设施为科技金融提供了更大的运营控制,这是一个重要因素,正如Synapse破产事件所强调的,这导致Yotta用户资金被困,而这些资金原本被认为是由FDIC保险的。
机构对去中心化金融的采用也在上升:
这些发展表明向去中心化金融整合的实际转变。
展望未来
在未来几年,我们可以预见科技金融公司将推出更多产品,如加密贷款、链上储蓄账户和即时国际支付。这些服务将由智能钱包和账户抽象技术支持,确保用户体验类似于Web2的熟悉界面。早期采用这种模式的用户很可能会在竞争中获得显著优势。
然而,去中心化金融的开放基础设施确保即使是后来者也能从现有的网络效应中受益,而无需从头开始。
一些怀疑论者认为,科技金融和传统机构的参与可能会由于监管合规要求而妨碍去中心化。虽然这个担忧是合理的,但监管用户面向的应用程序而不是基础协议更为实际。为了使这种方法有效,协议必须保持可信的中立性。
一个可信的中立机制遵循四个原则:
像 HTTP 和 SMTP 这样的协议体现了可信中立系统的力量——它们是免费的、开放的和不受监管的,只有客户端受到监督。将同样的逻辑应用于去中心化金融可以确保其与科技金融的可持续整合。
本文基于Merlin Egalite的意见文章,他是Morpho Labs的联合创始人,最初在其他地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