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Web3 AI寻求突破:从边缘场景切入的策略探索
Web3 AI:在边缘场景中寻找突破
近期,英伟达股价再创新高,多模态模型的进步加深了Web2 AI的技术壁垒。从语义对齐到视觉理解,从高维嵌入到特征融合,复杂模型正以惊人的速度整合各种模态的表达方式,构建出一个愈发封闭的AI高地。美股市场也用实际行动给予肯定,AI相关股票普遍走出一波小牛行情。
然而,这股热潮似乎与加密货币领域毫无关联。Web3 AI的尝试,尤其是近几个月Agent方向的探索,方向性存在明显偏差。试图用去中心化结构拼装Web2式的多模态模块化系统,实际上是一种技术和思维的双重错位。在模块耦合性极强、特征分布高度不稳定、算力需求日益集中的今天,多模态模块化在Web3环境中难以立足。
Web3 AI的未来不在于简单模仿,而在于策略性迂回。从高维空间的语义对齐,到注意力机制中的信息瓶颈,再到异构算力下的特征对齐,Web3 AI需要另辟蹊径。
Web3 AI基于扁平化的多模态模型,难以实现有效的语义对齐,导致性能低下。高维嵌入空间是现代AI系统的基础,但Web3 Agent协议难以实现这一点。模块化在Web3 AI中可能只是一种错觉,因为它要求自行开发所有涉及的API接口,与其模块化初衷相悖。
在低维度空间中,注意力机制无法被精密设计。Web2 AI的注意力机制如同一台高性能汽车,而基于模块化的Web3 AI难以实现统一的注意力调度,就像一辆发动机性能低下的车无法通过简单改装提高上限。
离散型的模块化拼凑导致特征融合停留在浅显的静态拼接阶段。Web2 AI倾向于端到端联合训练,而Web3 AI更多采用离散模块拼接的做法,缺乏灵活性和深度交互。
AI行业的壁垒正在加深,但痛点还未完全显现。Web3 AI应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在边缘场景小规模试水。Web3 AI的核心优势在于去中心化,适合轻量化结构、易并行且可激励的任务,如LoRA微调、行为对齐的后训练任务、众包数据训练与标注、小型基础模型训练,以及边缘设备协同训练等。
然而,机会并非立即可得。Web2 AI的壁垒正处于形成初期,多模态复杂任务AI正在快速进步。只有当Web2 AI的红利消失殆尽时,它遗留下的痛点才可能成为Web3 AI的切入机会。在此之前,Web3 AI需要谨慎选择具有"农村包围城市"潜力的协议,从边缘切入,在小场景中不断迭代,保持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