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3000万纪念】晒出我的Gate时刻,解锁限量好礼!
Gate用户突破3000万!这不仅是数字,更是我们共同的故事。
还记得第一次开通账号的激动,抢购成功的喜悦,或陪伴你的Gate周边吗?
📸 参与 #我的Gate时刻# ,在Gate广场晒出你的故事,一起见证下一个3000万!
✅ 参与方式:
1️⃣ 带话题 #我的Gate时刻# ,发布包含Gate元素的照片或视频
2️⃣ 搭配你的Gate故事、祝福或感言更佳
3️⃣ 分享至Twitter(X)可参与浏览量前10额外奖励
推特回链请填表单: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2
🎁 独家奖励:
🏆 创意大奖(3名):Gate × F1红牛联名赛车模型一辆
👕 共创纪念奖(10名): 国际米兰同款球员卫衣
🥇 参与奖(50名):Gate 品牌抱枕
📣 分享奖(10名):Twitter前10浏览量,送Gate × 国米小夜灯!
*海外用户红牛联名赛车折合为 $200 合约体验券,国米同款球衣折合为 $50 合约体验券,国米小夜灯折合为 $30 合约体验券,品牌抱枕折合为 $20 合约体验券发放
🧠 创意提示:不限元素内容风格,晒图带有如Gate logo、Gate色彩、周边产品、GT图案、活动纪念品、活动现场图等均可参与!
活动截止于7月25日 24:00 UTC+8
3
AI新范式:Web2与Web3技术融合催生链下高效计算+链上快速验证
AI领域的融合:Web2与Web3的演进与交汇
近期观察泛AI领域的发展动向,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演进逻辑:Web2 AI正从集中化向分布式发展,而Web3 AI则从概念验证阶段迈向实用性阶段。这两个领域正在加速融合。
Web2 AI的发展趋势
Web2 AI的最新动态显示,AI模型正变得更轻量、更便捷。例如,某科技巨头推出的本地智能技术和各种离线AI模型的普及,意味着AI的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大型云服务中心,而是可以部署在手机、边缘设备,甚至物联网终端上。
同时,一些AI助手通过多重对话协议实现AI之间的对话,标志着AI正从单体智能向集群协作转变。
这种发展趋势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当AI的载体变得高度分布式时,如何确保这些分散运行的AI实例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和决策可信度?
这一问题反映了技术进步带来的连锁反应:模型轻量化导致部署方式改变,进而产生去中心化验证的新需求。
Web3 AI的演进路径
Web3 AI的发展轨迹也很有趣。早期的AI Agent项目多以概念炒作为主,但最近市场开始关注更底层的AI基础设施建设。
各个项目开始在算力、推理、数据标注、存储等功能层面进行专业化分工。比如,有项目专注于去中心化算力聚合,有的构建去中心化推理网络,还有一些在联邦学习、边缘计算、分布式数据激励等方向发力。
这反映了一个清晰的供给逻辑:概念炒作降温后,基础设施需求显现,推动专业化分工的出现,最终形成生态协同效应。
Web2 AI和Web3 AI的融合
有趣的是,Web2 AI的需求"短板"正在逐渐靠近Web3 AI可提供的"长处"。两者的演进路径正逐步实现交汇。
Web2 AI在技术上日益成熟,但缺乏经济激励和治理机制;Web3 AI在经济模型上有创新,但技术实现却相对落后。两者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这种融合正在催生一个新的AI范式:结合链下"高效计算"和链上"快速验证"。在这个范式下,AI不再只是工具,而是具备经济身份的参与者。算力、数据、推理等资源重心会在链下,但同时需要一个轻量化的链上验证网络。
这种组合既保持了链下计算的高效性和灵活性,又通过轻量化的链上验证确保了可信度和透明度。
值得注意的是,AI的快速发展不会区分Web2和Web3的界限,但人的认知偏见可能会。因此,我们需要以开放和前瞻的眼光看待AI领域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