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收紧Web3监管 香港开放政策引领亚洲格局变化

robot
摘要生成中

亚洲Web3中心之争:新加坡收紧监管,香港开放态度引关注

近期,亚洲Web3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突然收紧政策,而香港则展现出更为开放的态度,这一反差引发了业界对亚洲加密中心归属的广泛讨论。

5月30日,MAS发布了新的数字支付令(DTSP)规定,要求所有从事加密相关业务的机构在6月底前取得许可,否则必须停止运营。这一政策涵盖了交易平台、钱包服务商、DeFi协议等多个领域,甚至包括发布加密研究内容的意见领袖。业界将MAS的监管特征概括为"无缓冲期"、"全覆盖"和"零容忍"。

新规定中最具争议的是"营业场所"定义的扩大。即使只是在新加坡远程工作并服务海外用户,也被视为监管对象,这让许多创业者感到无所适从。

虽然MAS随后发布了补充说明,试图澄清政策适用范围,但并未实质性放松监管要求。这次澄清表明,MAS主要针对的是具有潜在跨境洗钱风险的"境外服务提供者",而非全面封杀Web3行业。然而,这一政策转向仍然预示着新加坡Web3生态正进入一个合规重塑期。

与此同时,香港正采取更具弹性的监管方式来拥抱Web3。自2022年发布相关政策宣言以来,香港已经落实了多项核心制度,包括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稳定币监管条例等。目前已有10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获得牌照,并允许散户参与交易。

在产品创新方面,香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年4月,全球首只代币化货币市场ETF在香港获批并落地,成为亚太区最大的虚拟资产ETF市场。5月底,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颁布《稳定币条例》,为稳定币的发行和使用提供了监管框架。

香港还在资本吸引和创业配套方面加大投入。据非正式统计,自2022年以来,已有上千家Web3公司落地香港,其中数码港聚集了近300家Web3企业,累计融资超过4亿港元。香港政府还提供了税收优惠、人才落地补贴等多项支持措施。

然而,将香港简单地视为"新中心"可能为时尚早。尽管香港展现出积极姿态,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政策执行进度不均衡、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对创业者而言,选择香港更像是一种"次优选择",而非最佳方案。

从长远来看,新加坡和香港的角色可能会发生分化:新加坡或将成为合规资产管理中心,而香港则可能承担技术试验场和亚洲资本枢纽的角色。

新加坡"逐客",香港才是亚洲Web3圣地?

对Web3创业者来说,关键不在于押注某个特定城市,而是要保持对政策风向、监管变化和市场机会的敏锐洞察力。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行业中,真正的"避风港"或许不仅仅存在于地理位置,更在于每个团队的决策能力和适应性。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分享
评论
0/400
AltcoinOraclevip
· 11小时前
令人着迷……我的专有指标显示亚洲加密货币流动发生范式转变的概率为98.7%
查看原文回复0
薛定谔的纸手vip
· 11小时前
又玩这套 结果最后还不是我们这些韭菜先扑?!
回复0
DeFiCaffeinatorvip
· 11小时前
果然是新加坡风格
回复0
不明所以鲸vip
· 11小时前
都去香港吧 干净又卫生
回复0
LowCapGemHuntervip
· 12小时前
玩了新加坡还得回香港
回复0
StakeWhisperervip
· 12小时前
哪有监管这么监的啊 作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