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热开启,助力 PUMP 公募上线!
Solana 爆火项目 Pump.Fun($PUMP)现已登陆 Gate 平台开启公开发售!
参与 Gate广场创作者活动,释放内容力量,赢取奖励!
📅 活动时间: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动总奖池:$500 USDT 等值代币奖励
✅ 活动一:创作广场贴文,赢取优质内容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参与方式: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的原创贴文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必须带上话题标签: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100
二等奖(2名):$50
三等奖(10名):$10
📋 评选维度:Gate平台相关性、内容质量、互动量(点赞+评论)等综合指标;参与认购的截图的截图、经验分享优先;
✅ 活动二:发推同步传播,赢传播力奖励
📌 参与方式:在 X(推特)上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使用标签: #PumpFun # Gate
发布后填写登记表登记回链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奖励设置:传播影响力前 10 名用户,瓜分 $2
加密货币为非洲开启价值重塑之路
非洲的加密货币:简单而纯粹
几个月前,我再次踏上非洲这片热土。皮卡飞驰而过扬起的黄土,让落日余晖勾勒出非洲大陆陌生又熟悉的印象。置身事外,才会有足够的空间来代入"世界公民"的角色,去思考自己是谁,在做什么,以及从事的加密货币行业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深入了解后会发现,加密货币能够给非洲欠发达国家带来的,是一次与世界再次同频的机会。从这些国家对加密货币的信仰和笃定中,我们能够看到它们已经不满足于与旧制度、旧体系的妥协。与其在泥泞中挣扎和被支配,何不全面拥抱加密货币,奔向一片光明的未来。
在Token2049结束之际,随着这些天和一些同僚的深度社交,以及满天飞的消极情绪,关于"到底加密货币行业是不是完了?"想到几周前的一件小事:
如今搬到巴黎生活已经两年。一天,正在家门口小咖啡馆远程工作,突然接到一个来自乌干达的来电。惊讶、惊喜和困惑交织的寒暄之后,我掰掰手指才意识到,离开非洲的传统行业工作投身加密货币,已经是7年前的事了。
打电话过来的是乌干达政府的高级顾问,时值中非合作论坛,他随总统出差来了中国。在我曾经扎根非洲的几年里,先后为央企和联合国国际发展系统工作,旨在促进非洲工业化进程和普惠金融。在他的帮助下,合作过中乌合作招商引资,乌干达妇女手工业促进等大小项目,结下了友谊。
关于非洲生活那几年的经历可以展开讲很多,有高大上的,比如和塞内加尔总统在他家里谈笑风生,有死里逃生的,比如好朋友的男友在肯尼亚首都我们每次必去的商圈的恐怖袭击中不幸丧生,由于临时阴差阳错改航班,避开了埃塞俄比亚航空史上最严重空难,但我的高中同学和朋友的同事等几个三度关系网之内的熟人不幸失去了生命。但决定离开非洲,也是决绝的,坚定的。
那还要从与加密货币不期而遇的契机说起。很有意思的是,七年过去了,坐在咖啡厅里和加密货币新朋友老朋友聊天的时候,非洲的故事都是每个人感兴趣的话题,仿佛是一个逃离困顿现状的乌托邦,一种将异域的冒险浪漫化的心理寄托。
然而我觉得,这些关于加密货币的应用价值的灵魂拷问问题与答案,其实都在那些看似烂漫飘渺的故事里。
价值的转移——钱在哪,怎么花?花到哪?
大家可能都知道某交易平台的一句响亮的愿景:增加货币的自由度。那思考加密货币行业是不是完蛋了这样的灵魂拷问,就先高举高打一下,看看历史上的几次全球价值链的转移是如何发生的,现在我们又在历史发展的哪个阶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口号。
先从旧的"叙事"说起。历史上发生了三次的全球性质的产业革命。"蒸汽革命",起源于蒸汽机在英国的发明,生产力得到巨大提升,小规模的手工业纺织作坊型生产因而可以得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电力革命"中,英美德法都在电力,化工,重工业等领域实现突破,整个欧洲的工业体系发展完善,而第三次革命则是我们熟知的"信息革命"。信息技术,计算机,电子工业,自动化等产业的泵发,推动了美国,日本等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力量。而"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也在20世纪后半期快速工业化,发展高级制造业和金融业,融入世界价值链体系。
可以看出,每一轮工业革命都是生产力的变革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改变,从而推动一些国家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到世界价值分配的体系中。中国得益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学习了新加坡等其他亚洲四小龙崛起的优势,在沿海发达地区通过建设特许经济区,工业园区,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基数大,且勤劳奋进的"比较优势",加上开放市场,引入外资,从沿海一些地区发展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成为了"世界工厂",建立并稳固了当时在世界价值链分配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这跨越百年的几次宏大的产业革命的细枝末节可以大书特书,此处不表,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次产业革命,也是财富再分配的过程。而非洲,由于长期被殖民的特殊历史背景,以及种种复杂的产业政策和国际政治因素,一直没有被参与到这个"分蛋糕"的过程中。
那非洲真的很穷吗?尼日利亚的首都拉各斯,是全球私人飞机密度最高的机场。交易所上线非洲本地支付通道后,非洲的人均交易量远超过欧洲和亚洲国家。非洲有钱人的富有超过我们的一般认知和想象。由于非洲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和农业资源丰富,躺在原材料直接出口的第一产业上,非洲的上层阶级可以几辈子不愁吃穿;普通民众则被迫只能在第三产业——服务业中分到点皮毛和温饱。整个大陆的制造业是空缺的,金融业被垄断,由于基建的缺失,金融服务成本极其高昂,普通人无法拥有一个银行账户或者支付银行转账的费用。严重到滑稽的贫富差异是个非洲最普通的阶层现状。
在当年一个国际组织的课题调研中,吉布提政府安排我们住在凯宾斯基酒店,这是吉布提这个贫瘠的东非弹丸小国的最豪华酒店,价格是300美金一晚,这是很多本地人半年的收入。我至今都记得一个瞬间,在这座酒店在红海边的沙滩躺椅上,抽着雪茄的白人商人在高谈阔论,面前的黑人服务员端着托盘,背挺得板直,白色衬衫和红色马甲和黑皮肤相得益彰,他看着远方红海上的雾气,眼神里全是麻木和迷茫。
而我们当时的工作,是一群拥有全球顶尖学府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等学历的年轻精英,要设计国际组织给非洲的援助资金花到哪,怎么花,怎么确保这些钱产生效果了。我们有个刚从牛津大学毕业的英国女孩,听说我们要住在300美金一晚的豪华酒店,眼含热泪拒绝入住,她觉得这是对她这个课题的讽刺。然而让她看到普通人住宿的条件,铁皮覆盖的房子,在50度的高温下烤的咯吱咯吱响,她又默默收回了她的坚持。
也就是差不多那个时候,我决定放弃那份工作。我们做的事情虽然看似悲悯,我们高谈阔论产业转移,谈论让非洲发展制造业,融入价值链,让普通人进工厂,学习中国和东南亚的制衣制鞋经验,我也亲自在塞内加尔的中国人工厂里待了一个月,面试女工,看她们生产出口给欧美的低等级运动裤。但这太慢了,整个传统"援助"的庞大体系里,受益最多的,恐怕并不是那些被"授之以渔"的非洲女工,而是坐在伦敦办公室里写论文和做项目审计的高级文员们,还有我们这些拿着出差经费住300美金酒店的国际组织精英们——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来,在整个链条里,高达70%的资金都磨损在了"证明这些钱怎么花,花在哪,生成审计报告和影响力报告"中。
我开始关注区块链,关注加密货币,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革命,成了革货币的命,革非洲的命,革广大穷苦群众的命。
真正的去中心化,在坎帕拉的菜市场
乌干达总理的儿子,在几年前成立了一个加密货币组织,几个英美留学的"官二代"和技术宅们聚到一起,做了几个和加密货币有关的小项目,比如可以在完全没有3G网络的地方,用没有智能应用的手机点对点转账加密货币。非洲人更懂非洲人,他们大部分本地人都在使用那种只能接打电话和发短信的非智能机,由于很多非洲人没有银行账户,也不愿意跑大半个城市去找个汇款服务点或者寥寥可数的银行做转账和汇款,本地人的汇款方式简单粗暴:USSD技术为基础的手机,可以通过发短信的方式给朋友直接汇款,而每个人的手机号就是他们的"钱包"/账户,话费余额就是账户余额。
我跟着这个组织的朋友亲自体验了一把丝滑的"注册开户,身份验证,转账"流程:在坎帕拉菜市场旁边的电信运营商处买了个50美金的手机,排队,柜台工作人员有操作了上万遍的身份验证流程,全程3分钟搞定,工作人员帮助我用现金充值"电话费";村里有大量的固定和流动的官方/非官方的服务点,当你想"取现"的时候,就去找服务点值班的的"村民代表",给他发短信转账,他给你现金。"充值"则是相反流程。整个过程体验丝滑,而且统统点对点,绝无第三方,完全无信任问题。这个产品和流程不光是在首都,而是已经在广大农村深入铺开。
后来我加入了某交易平台,第一年就是响应平台创始人的"大规模采用"愿景,在非洲铺设真正完全基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网络,先从最朴素的慈善项目开始实施,该平台的慈善部门应运而生,在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完全"透明"的点对点捐赠平台上,由于区块链的特性,每个互联网上的吃瓜群众都可以监督每一笔加密货币捐赠在不通过任何第三方的情况下,直接抵达了乌干达村民的钱包地址。村民们又用加密货币去从接受加密货币的菜农供应商那里购买土豆,白菜,全程没有法币的介入。菜农需要法币的时候,定期会将加密货币通过本地交易所或者场外交易换成当地法币。
后来,我们还在某公链上发行了全球第一个(可能也是至今唯一一个)"价值稳定币":粉红币,和其他稳定币不同的是,粉红币不和任何法币"价格"挂